2016年锂电池回暖路荆棘布满
如今,锂电池的龙头公司正涌动转型成为光伏电站运营商的热潮,期望以此承接国家的光伏发电补助,支持制造业环节的可持续发展。但受困于资金投入大、出资酬谢期长“路条”分配不平等等困境,民营的光伏公司在转型中遭受“玻璃门”。
据悉,一方面,无论是集中式地上光伏电站,仍是分布式房顶光伏电站,国家出台的上网电价补助都给光伏电站运营商留出了合理的获利空间。另一方面,在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布景下,光伏制造公司面对光伏电站运营商的议价才能缺乏,转型成为光伏电站运营商成为制造公司完结获利最大化的有用选择。
国家大规模发动国内光伏发电,首要意图就是以国内市场需求来推动光伏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的实习显露出了尴尬:光伏电站缔造的发改委‘路条’许多被中电投、中国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央企抢占,而在制造业占有优势的民营光伏公司毕竟是以低价竞标的办法向这些央企出售光伏组件。这构成国家投入很多资金的光伏发电补助,毕竟大多数流入到了央企的口袋,只需少部分实在惠及到光伏制造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光伏电站的建形本钱约为每瓦10元,运营期为20年以上,本钱回收期约为8至10年。这意味着100兆瓦的光伏电站,投入的资金高达10亿元,以大型地上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例,动辄数百兆瓦。“高投入与慢酬谢使得央企的融资优势在光伏电站缔造中得到充分表现,而作为光伏制造业主角的民营光伏公司却通常有心无力”。
此外,光伏电站缔造需求发改委的“路条”和电网公司处理电力并网,在这两个方面,央企也占有了先天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营光伏公司不得不选择和央企以及本地公司协作,以求能拿到“路条”。
锂电池是一个充分完结国际化比赛的工业,民营公司能成为主角,是因为其具有央企所不具备的活络的系统、机制。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央企检验过进入光伏制造业,但在市场比赛中却再三失利于民营公司。为了让国家的光伏发电补助非常好的支持锂电池可持续发展,一种路径是检验由国资委协调五大发电集团等央企与民营光伏公司一同出资,树立混合所有制的光伏电站缔造、营运公司,另一种路径是鼓励银行等金融部门对民营光伏公司转型成光伏电站缔造、营动商供应信贷支持,消除民营公司在融资、“路条”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