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推广难的症结在于动力电池价格高、寿命短,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难以达到用户要求
核心提示:“在全球6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超过15000辆搭载微宏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在运行,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15亿公里,且无一起因电池产生的安全事故。”7月6日,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2017第一届钛酸锂电池产业链专题讨论会”上,微宏动力高级研发副总裁刘文娟博士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在全球6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超过15000辆搭载微宏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在运行,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15亿公里,且无一起因电池产生的安全事故。”7月6日,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2017第一届钛酸锂电池产业链专题讨论会”上,微宏动力高级研发副总裁刘文娟博士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据统计,自2009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产销突破2800万辆。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在全球同类市场的占比超过50%,但在庞大的汽车市场中,其份额微乎其微。
从市场应用看,新能源汽车推广难的症结在于动力电池——价格高、寿命短,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难以达到用户要求。此外,动力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总成本的40%左右,电芯不可维修,PACK成本高企,这些都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短板。
刘文娟认为,市场真正需要的是在满足安全、可快充和长寿命基础上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这也是微宏动力一直坚持的研发路线。她表示,首先,安全要放在首位,出现安全问题,将是乘客、电池企业、新能源车企的“不可承受之重”;能量密度要满足300公里以上的续驶里程;可快充要能够确保机动性,快充不能对电池造成伤害;要保证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同寿命。
“在实现以上指标的基础上,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用户接受了才有可能将其大规模推向市场。”刘文娟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更多>同类锂电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