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杰这两年确实很忙,2013 年与2014 年两年刚忙完三星专案,从2015年开始又负责美国A公司的专案。公司频频与这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作为产品研发部门具体负责人,张庆杰忙在情理之中。
张庆杰且忙且收获。他在斯迪克共申请专利184 项,已授权117 项。在申请75 项发明专利中,有8 项已获国家授权,其中“防静电防刮伤涂层材料的制备工艺”发明专利的授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类产品已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已经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后续的经济效益将更显著。他参加并制定的“胶粘带静电性能(剥离电压、表面电阻)的试验方法”,已成为国家标准,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斯迪克在新材料行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成绩,张庆杰且忙且珍惜。张庆杰认为:“这是斯迪克为我搭建了创新的平台”。出生于1982 年的张庆杰,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入了党组织,2009 年在沈阳理工大学完成了材料学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学业,不久便加盟斯迪克,成为总公司技术部一名研发人员。在张庆杰看来,每一项新的研发任务,都是公司为他搭建的创新平台。张庆杰说:“斯迪克是一个创新型企业,技术部站在创新的最前沿。研发新产品,解决新问题,就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我们每一名研发人员每天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新的。”2013 年, 张庆杰受命担任三星专案的负责人,他与他的团队一起研发功能性保护膜,从产品的设计、开发、打样、评估以及产品资料的撰写、整理,这些全是新的。张庆杰告诉我们:“在新材料市场,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你所开发的新产品,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其性能,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2013 年到2014 年前后不到两年时间里,张庆杰与他的团队共开发出5 款新产品,其中2 款产品已批量生产,胜利完成三星专案的攻关任务。
“参与草拟国家标准更是公司为我搭建的创新平台。”张庆杰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要创好自己的产品品牌,还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其标准,创造
出企业、省、国家甚至是全球性的国际标准。围绕这一目标,张庆杰与他的团队刻苦攻关,严格把关,全力冲关,终于以多篇高水平的论文与翔实的数据抢占了行业的制高点,成功参与制定胶粘带行业国家标准的游戏规则,斯迪克由此成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
“创新就是战胜自己,解决问题。”创新解难题,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事情或许就是这样奇怪,创新同样也会带来问题,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不断创新与解决问题中前行的。张庆杰在回首自己创新历程时体会更加深刻。为了使斯迪克的膜力无限更加精美,张庆杰与他的团队一起研发出防刮、防静电、可印刷、防爆、防指纹、防蓝光、防紫外等具有多种神奇功能的保护膜,使这些功能膜不仅保护电子产品,而且在进一步保护使用与制造这类电子产品的人。他为自己画了一张草图,在这张草图中,他与他的团队在一年时间里仅在功能保护膜一项,就解决了大大小小14 个难题。每解决了一个难题,产品就上了一个台阶,他们的团队就向前前进了一大步。
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工作,谁都希望顺风顺水,谁也不希望做事遇到难题,难题难免会影响人们的情绪。起初,张庆杰与他的伙伴们也确有这样的困惑。但当他们看到经过他们的努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使公司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订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当他们把解决难题的过程总结提炼为一件件发明创新时,他们不仅脸上布满了笑容,心底里更多的是自信:“我们研发人员就是要不断战胜自己,解决难题。”
“创新需要团队的支持”这一点他体会更深刻。他认为,成绩是他的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多的是对团队的肯定。他说,他一个人水平与能力都十分有限,读书期间在高校所研究的课题,与现在所研发的新材料,虽有关联,但并不相同。是技术部的同事们和他一起查资料、做样品、破难题,他们一起鼓劲,一起熬夜,共同挑重担,才有了今天共同分享喜悦。“没有这个团队,我不敢想象我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谈到今后的工作,他说: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随着我的成长,公司也给我压了更重的担子,对我寄予更厚的希望,特别是与美国A公司的合作,使我们很荣幸接触到顶级的产品设计师,这是斯迪克转型升级的契机,也是我们研发团队缩短与国际顶级水平差距的最好契机,我一定要与我们的团队一起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机遇意识, 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始终站在创新驱动的潮头,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在革新发明的路上大步跨越,在国家开发民族品牌产品,取代进口产品上做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